8月20日清晨,加沙南部的以军哨所突然响起爆炸声。15名巴勒斯坦武装者扛着反坦克导弹摸哨突袭,先下手炸响了第一炮。
可谁也没想到,这场看似占尽先机的偷袭,最后竟成了以军的“猎杀秀”——以军在空袭支援下当场打死10人,自身仅3人受伤,上演了一场残酷的0换10。这仗打得,再次暴露了双方实力的巨大鸿沟。
武装人员的战术倒是打得挺溜。他们先靠反坦克导弹轰开缺口,几个人趁乱钻进哨所,想打以军一个措手不及。这种“火力突击+渗透近战”的套路,原本是弱势一方对付防御工事的拿手好戏。
可这次踢到了铁板——以军反应快得惊人,没等武装人员站稳脚跟,空袭支援就到了,地面部队跟着火力全开,对着隧道竖井里钻出来的人挨个点名。15人突袭队瞬间折损大半,剩下的只能狼狈逃窜。
以军早就在加沙城郊布下了天罗地网。发言人戴弗林当天就说,三个旅已经在宰通区和杰巴利耶地区铺开,连总参谋长扎米尔都亲自到前线督战。哨所周边的监控、传感器怕是早就布好了,武装人员一动身可能就被盯上了。
所谓的“偷袭”,说不定从一开始就在以军眼皮子底下。等导弹一响,反而给了以军开火的借口,空袭、地面火力层层加码,这不等于往枪口上撞?
更要命的是实力差距根本没法比。以军刚宣布控制加沙城75%的地区,正忙着调兵遣将,光预备役就要征召8万人,摆明了要打大仗。
反观巴勒斯坦武装,连场偷袭都组织不利索。15人小队拿着反坦克导弹,却连个哨所都拿不下来,还被人来了个“团灭”式反击。这差距就像业余队挑战职业队,人家不仅装备好,战术熟,连反应速度都快不止一个档次。
内塔尼亚胡压根没把停火当回事。哈马斯18日刚松口同意停火60天,以总理转头就放话“就算停火也要接管加沙”,还逼着军方缩短进攻时间表。他心里的算盘打得明明白白:趁优势在手,要么不打,要打就把哈马斯彻底打垮。
所以以军才会一边跟调解方扯皮,一边抓紧控制加沙城郊,连地下隧道都挨个拆,就是要断了对方的后路。这种“边谈边打、以打促谈”的套路,巴勒斯坦武装根本招架不住。
现在的加沙城已成瓮中之鳖。以军三个旅围着城郊清剿,连总参谋长都放话“后续还有更多部队”,摆明了要瓮中捉鳖。所谓的“地下隧道优势”,在以军的狂轰滥炸下早就成了摆设——人家连竖井出口都摸得清清楚楚,武装人员一露头就可能挨炸。
20日这场偷袭,说白了就是困兽犹斗,想靠临死一搏争取点谈判筹码,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反倒让以军练了手实战。
这场冲突早就不是一个量级的较量。以军拿着现代化装备,靠着情报优势和空中支援,把“防御反击”玩得炉火纯青;巴勒斯坦武装连场像样的偷袭都组织不起来,武器落后不说,战术还停留在“猛冲猛打”的阶段。
10换0的战损比,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内塔尼亚胡敢强行接管加沙,底气就来自这种碾压式的实力差距。只要以军保持这种攻势,哈马斯想靠零星抵抗翻盘,基本没戏。这场仗打到最后,恐怕还是实力说了算,弱势一方的挣扎,终究难改战局走向。
短线配资炒股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