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七七”事变后,华北大地陷入重重危机。日军凭借其强大攻势,迅速拿下北平与天津,接着投入三十万兵力,沿平绥铁路南下,直逼华北腹地。沿途所见,皆是国民党败退部队,士气低落,溃不成军,毫无战意。整个中华民族,仿佛被一层厚重的阴影笼罩,陷入深沉的绝望。
就在这片绝望与沉寂中,一个名为平型关的险要之地,被一支八路雄师选中。这里,自古便是兵家必争的要隘。在这片土地上,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恶战即将爆发。它不仅首次正面击败了侵略者,更重要的是,极大地鼓舞了低迷的军心士气。
危局中的洞察
1937年8月底,115师作为先遣部队,渡过黄河抵达山西。官兵们亲眼目睹了国民党军队的溃败景象。面对中日两军的悬殊态势,指挥员林彪经过对平型关前沿地形的仔细勘察,心中升起了“重振国威”的坚定信念。他决心在此地,打一场硬仗。
为了积极配合国民党第二战区对平型关至长城线的防守,八路军115师在林彪的率领下,于9月中旬前进了平型关以西的大营镇,等待合适的战机。日军第5师团主力则在9月18日接到命令,向大营镇附近推进。敌军的步步紧逼,让战局更加紧张。
9月20日,日军第5师团第21旅派出两个大队兵力南下,占领了灵丘县城,直接逼近平型关。第二天,这支日军又从灵丘出发,以大营为目标,沿着公路追击后撤的日军第73师,进一步深入到平型关以北的东跑池地区。到了9月22日,更多的日军部队进入平型关,加入了战局。
伏击圈的秘密
根据日军的进攻态势,八路军总部于9月23日下达命令:115师从平型关东边的山地向灵丘方向移动,从侧翼攻击日军,切断敌人的后路。接到任务后,林彪在24日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勘察。他发现从平型关山口到灵丘县东河南村,有一条长约十三公里的公路地段。
这条路如蛇形般蜿蜒,由西南向东北延伸,沟深道窄。公路两侧高地密布,非常适合隐蔽部队和发挥火力。林彪立刻意识到,这里正是伏击歼灭敌人的理想战场。他开始着手精妙的战术部署。
林彪将部队按地形特点进行了划分:685团(由陈正湘、杨得志率领)部署在东边的“蛇头”位置,负责截击日军先头部队,消灭关沟至老爷庙一带的敌人。686团(由李天佑、杨勇率领)镇守“蛇腰”地段,实施中间突击,分割歼灭小寨至老爷庙的敌人。
在“蛇尾”位置,687团(由徐海东率领)驻守在西沟村、蔡家峪、东河南村一带,主要任务是阻击敌军增援,切断其退路。688团作为师预备队,向东长城村集结待命。同时,师独立团和骑兵营则被派往灵丘、涞源方向,牵制和打击援军,确保全师侧翼的安全。
师部则设在距离686团阵地不到一里的山头上,便于指挥。各部队利用24日晚的暴雨和夜色作为掩护,在拂晓前全部隐蔽进入了设伏地域,并完成了战斗准备。115师正是利用日军疏于戒备的弱点,依托平型关东北的有利地形,计划以出其不意的伏击战术,将从灵丘方向进犯平型关的日军,彻底歼灭在这条狭窄的山谷之中。
高地之争突变
平型关战役中,有一支试图抢占老爷庙的日军部队,是新庄淳中佑指挥的第六兵汽车队。这支部队装备精良,兵种齐全,人数众多。辎重兵、步兵、工兵、通讯兵,各类兵种都到位。步枪、骑枪、手枪,枪械也都上了膛。
身经百战的115师深知制高点在战役中的重要性,这场伏击战中,老爷庙便是那片最高地。然而,在战前布局时,林彪并未向老爷庙派遣任何兵力。他的考量是,115师进入伏击阵地是从乔沟南侧山梁行进。
如果要在老爷庙预设伏兵,部队必须穿越沟底的泥泞土路,再攀爬陡峭的山崖才能抵达。这样行军,会在沟底留下足迹,容易引起日军警觉,不利于我军的隐蔽行动。当时,686团1营埋伏在老爷庙东侧,地形条件优越。
当日军车队头部深入狭沟时,战斗瞬间打响。1营的步枪、手枪、手榴弹齐发,峡谷内的敌人两侧都是悬崖,无处可逃,成了活靶子。正如1营教导员戴瑞生所说:“手榴弹一个一个往日军所在的深沟里扔,一炸就是一窝啊。”
位于老爷庙西侧的685团,战斗打响后立刻猛冲公路。公路上的日军瞬间陷入混乱。然而,聪明的日军指挥官很快反应过来,立刻挥舞军刀发出指令。一部分日军拼命冲向附近的制高点,另一部分则依托汽车进行顽抗。
公路南面的1363高地,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一旦被日军占领,我军115团的指挥基地和老爷庙阵地都将彻底暴露。685团团长杨得志见到此情景,急忙下达命令:“附近的制高点一个也不准鬼子占领!”副团长刘正已随即指挥1连和3连冲向附近一个山头。
685团1营4连因行动稍慢,让日军抢先占领了1363山头,他们几次冲锋都被日军的火力压制下来。日军气势汹汹,装备又先进,使得我军在争夺1363高地时困难重重。然而,我军战士们顽强拼搏,毫不退缩,排长牺牲了班长接着上,班长牺牲了战士继续冲。
在只剩下三十几人的危急时刻,连长龙书金果断开枪,打中一个哇哇直叫的日军头目。鬼子群龙无首,瞬间乱作一团,4连趁势成功守住了1363高地。685团2营在营长曾国华的指挥下,全营发起冲锋,手榴弹像冰雹一样落在日军的汽车上,爆炸声此起彼伏,汽车上火苗蹿出,冒着滚滚浓烟。
前面的车队已经瘫痪,后面的车队仍然向上冲,结果自撞自地东倒西歪,彻底堵住了公路。685团的战士们趁势挥舞马刀,冲向日军砍杀。连长曾贤生一人就刺杀了十多个日军。然而,短暂的混乱后,日军很快恢复了队形,开始顽强抵抗。
当一群日军逼近满身是血的曾贤生时,他机智地拉响了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仅仅二十分钟,辛庄东侧公路上的这场血战,日军死伤一百多人,被炸军车二十多辆。
血战老爷庙
战斗打响不久,林彪将686团团长李天佑叫到指挥部。他让李天佑通过望远镜观察对面的老爷庙高地,这一看,着实让人吃惊。李天佑在望远镜中清晰地看到,一股日军正在向老爷庙高地攀爬。林彪当即下令李天佑,率领686团立刻抢占老爷庙,拿下这个制高点。
只有这样,我军才能占据有利位置,居高临下,将敌人全部歼灭在深沟之中。李天佑回到团里后,立即指派副团长杨勇指挥3营攻占老爷庙,2营随后跟进。3营营长冯克明和教导员刘西元迅速率领11、12两个连,向老爷庙高地发起进攻。
随着杨勇一声令下,686团3营发起冲锋,战士们英勇地冲向公路。刹那间,尘土飞扬,硝烟弥漫,枪声、爆炸声响成一片。日军遭受突然袭击后,瞬间乱作一团。狡猾的日军不仅训练有素,枪法也极为精准,他们很快清醒过来,充分利用三八式步枪进行射击。
先冲上去的3营战士,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接着,2营的战士们冲上来,配合3营一起冲击。枪刃的碰撞声、战士的呐喊声,响彻整个山谷。战士们挥舞着大刀,轮动着枪支,与敌人进行短兵相接的白刃格斗。
我军战士使出浑身解数,对敌军发起猛烈进攻。很快,许多日军支撑不住,蹲在汽车下躲藏。与此同时,已有一部分日军爬上了老爷庙。这些鬼子虽然顽强,但毕竟不熟悉山地的特点,只是围着老爷庙山打转。
再加上日军指挥官新庄淳中佑缺少山地作战经验,他只派了少数兵力去抢占老爷庙,大部分人员和车辆都挤在公路上,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3营冲过公路,便直奔老爷庙。此时,沟里的日军也从后面涌上来,2营则从侧面冲过来,挡住了涌上来的敌人。
经过一番殊死拼杀,686团终于占领了老爷庙的制高点。686团3营占领老爷庙高地后,战场形势瞬间逆转。我军从公路两侧高地居高临下,对敌人进行双向突击。山沟里的日军措手不及,四处躲藏。
日军不甘心失败,看到这种局面,日军指挥官立刻指挥士兵们继续拼命争夺老爷庙制高点。敌人拼死向山头反扑,几十人、甚至上百人连续发起冲锋,企图夺回阵地。日军的飞机也再次飞临战场上空,试图轰炸我军阵地。
然而,日军与我军距离太近,飞机无法发挥作用,只能在上空盘旋。制高点上的战士们沉着应战,架好机枪仔细瞄准。等到敌人爬得气喘吁吁,贴近制高点时,战士们才一起投出手榴弹,并开枪射击,将鬼子打得稀里哗啦地滚下山坡。
就这样,敌人爬上来,我军就打下去;他们再爬上来,我军再打下去。经过反复的较量,我军也付出了很大的伤亡。此时,李天佑下达了死命令:哪怕只剩下一个人、一杆枪,也要守住老爷庙。与此同时,日军的大行李队在距离公路不到两公里的蔡家峪一带,也遭到了687团的毁灭性打击。
他们拥挤在狭窄的沟道里,火力无法有效发挥,成了瓮中之鳖。下午3时,687团从东侧、685团从西侧形成合围,686团从老爷庙高地再次发起猛烈火攻,将辛庄至老爷庙一带的日军残部彻底歼灭,老爷庙方向的战斗至此结束。
在这场激烈的老爷庙制高点争夺战中,我军共歼灭敌人一千多人,炸毁敌军车辆三十多辆,并缴获了许多精良的装备武器,堪称首战大捷。事实上,686团攻占老爷庙的过程非常艰难,团长李天佑指挥三营冲过公路时,遭到了敌人密集的射击,伤亡惨重。
在这次战斗中,我军的伤亡不容忽视,一共失去了六百多名战士,其中包括686团的副团长也牺牲了,还有两三位副营长。
血色胜利的涟漪
平型关大捷,特别是其核心的老爷庙争夺战,不仅是一场利用地形优势的伏击歼灭战,更是中国抗日战争初期,在民族士气低落的危急关头,八路军以卓越的战略洞察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标志性战役。这场胜利的关键,在于指挥员对微观地形(老爷庙)的瞬时觉察与血肉争夺。
老爷庙高地虽然面积不大,但它承载着打破侵略者傲慢、唤醒民族希望的重任。此战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精神上的胜利,它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因此倍增,也赢得了国际舆论的广泛赞誉。
结语
胜利总是伴随着代价。平型关大捷,绝非单纯的奇袭,它的成功是战略智慧、地形利用、以及最关键的中国军民在绝境中爆发出的无畏勇气和牺牲精神的集中体现。今天我们所享受的和平生活,正是由无数先烈在前方英勇战斗,流血牺牲所换来的。他们是英雄,我们永远铭记。
短线配资炒股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