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曼哈顿的清晨,阳光刚刚爬上帝国大厦的尖顶,华尔街的精英们正端着咖啡匆匆走向办公室。
没人注意到,就在这个普通的周二早晨,俄罗斯国防部的一纸声明,让整个北美大陆的防空警报系统悄悄调高了警戒级别。
"从古巴发射的话,20分钟就能让纽约变成广岛。"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军事专家瓦西里耶夫在电视台的访谈里说得轻描淡写,却让演播室里的主持人下意识擦了擦额头的冷汗。这位留着花白胡子的老教授用笔在地图上画了个圈,"看,从委内瑞拉的拉奥奇拉岛到佛罗里达,比从莫斯科到柏林还近。"
俄罗斯最新部署的"榛树"导弹确实有这个本事。这种能携带核弹头的大家伙,速度是音速的十倍,比外卖小哥送披萨还快。美国现有的反导系统在它面前就像老式算盘遇上超级计算机,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五角大楼的发言人被记者追问时,那张脸绷得比国会山的墙壁还紧。
这事还得从三个月前说起。当时特朗普在佛罗里达的海湖庄园接待来访的北约秘书长,喝了两杯威士忌后突然对着镜头放狠话:"俄罗斯要是再不收敛,我们就让他们尝尝'核冬天'的滋味。"第二天,美国海军就把三艘俄亥俄级核潜艇派到了挪威海。莫斯科那边倒是不动声色,直到上周突然宣布要重启中程导弹部署。
"我们忍了三十年了。"克里姆林宫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私下说,"当年苏联解体时答应不在古巴部署导弹,换来的是北约承诺不东扩。现在看看地图,北约都扩到我们家门口了。"他掏出手机划拉几下,调出一张东欧地图,上面密密麻麻的北约基地像撒在面包上的芝麻。
欧洲那边现在也是鸡飞狗跳。德国《明镜周刊》最新一期的封面直接用了张柏林勃兰登堡门被蘑菇云笼罩的合成图,标题触目惊心:《15分钟到末日》。法国总统马克龙连夜召集军方高层开会,爱丽舍宫的灯亮到凌晨三点。英国国防大臣更绝,第二天就宣布要给所有公务员配发防辐射手册,搞得伦敦地铁里人人自危。
军事评论员张召忠在微博上分析得挺透彻:"俄罗斯这招叫'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不过现在不是秦国,是美国。"他翻出1998年的旧报纸,上面记载着当年美国退出《中导条约》时,俄罗斯就警告过会有这么一天。评论区立刻炸了锅,有网友调侃:"建议白宫和克里姆林宫之间装个'核按钮'外卖专线,省得导弹飞来飞去麻烦。"
要说最慌的,还得是加勒比海那几个小国。古巴外交部连夜发表声明,强调"绝不允许外国在本土部署攻击性武器",可明眼人都知道这话说得有多虚。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倒是挺硬气,在电视讲话里直接把美国比作"北美座山雕",结果国内反对派立刻在社交媒体上刷起了"不做第二个古巴"的话题。
华盛顿的智库最近加班加点搞了份评估报告,结论看得人头皮发麻:如果真在古巴部署导弹,从发射到命中迈阿密只要7分钟,连疏散警报都来不及拉响。报告里还特意提到,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时,肯尼迪和赫鲁晓夫最后能坐下来谈,是因为那时候的导弹准备时间要几个小时。现在?"比煮碗泡面还快。"
莫斯科红场旁边的国防部大楼里,参谋部的将军们正在研究新的部署方案。有人提议把导弹藏在商船里,开到墨西哥湾再竖起来;还有人建议干脆光明正大地运,看美国敢不敢拦截。窗外飘着雪,屋里争论得热火朝天,桌上的伏特加瓶子空了好几个。最后定下的方案很俄罗斯——先在白俄罗斯部署,看美国反应再说。
白宫那边的反应果然很美国。特朗普在推特上连发三条"假新闻",转头就批准了给反导系统追加120亿美元的预算。国会山的议员们吵成一团,民主党说要制裁俄罗斯,共和党嚷着要增加军费,只有几个老议员坐在角落里嘀咕:"怎么又回到冷战了?"
普通老百姓的反应倒是出奇地淡定。纽约时报广场上,来自阿拉巴马州的游客汤姆举着自拍杆,背景里是闪烁的纳斯达克大屏。"导弹?"他嚼着口香糖说,"我更担心今晚洋基队的比赛。"旁边卖热狗的小贩接茬:"真要打起来,我这摊子就是离爆炸中心最近的快餐店,得涨价。"
不过大学里的教授们可没这么乐观。哥伦比亚大学的国际关系课上,白发苍苍的史密斯教授正在分析这场危机。"知道为什么俄罗斯选现在出手吗?"他推了推眼镜,"因为美国明年要大选,欧洲忙着应付难民,中国在搞经济转型。这是个完美的时机窗口。"教室后排有个亚裔学生小声嘀咕:"这不就是趁你病要你命吗?"
中国外交部这次的回应挺有意思。发言人既没批评俄罗斯,也没指责美国,就说了一句:"希望各方保持克制,回到谈判桌上来。"外媒解读这是"坐山观虎斗",不过新加坡《联合早报》的评论更犀利:"现在不是1962年了,地球上不是只有两个玩家。"
要说最忙的,还是各国的军火商。雷神公司的股票一周涨了15%,洛克希德·马丁的招聘邮箱被简历塞爆。俄罗斯的阿尔马兹-安泰集团也不甘示弱,官网上的导弹宣传视频点击量破亿,配乐居然用了《喀秋莎》的摇滚版。有网友吐槽:"这算不算战争朋克?"
夜深了,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前,几个反战人士举着蜡烛守夜。烛光映着林肯雕像沉思的脸,仿佛在问: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从不吸取历史教训?远处五角大楼的灯光依然亮如白昼,工作人员正在彻夜测算各种应对方案。而在莫斯科,普京的办公室窗帘拉得严严实实,没人知道里面在谋划什么。
这场危机最后会怎么收场?是重演古巴导弹危机的惊险一幕,还是开启新的冷战纪元?或许就像那位卖热狗的小贩说的:"管他呢,反正我的摊位明天照常营业。"只是不知道,明天升起的,是太阳还是蘑菇云。
短线配资炒股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