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7点多钟,六盘水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手术室已里,科室主任程永鹏套着30斤重的铅衣,铅衣内侧早已被汗水浸出深色印记。无影灯下,一台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手术正在进行。十二指肠镜沿着患者口腔缓缓探入,护士递来导丝,他屏住呼吸——每一次术中的探入,汗珠还是悄然沁出。这是他与病魔争夺的战场,也是他22年如一日的手术日常。
铅衣的重量 亦是肩上的责任
99岁的老人因化脓性胆管炎昏迷,程永鹏铅衣的带子刚系牢,就扑到操作台前。老人的十二指肠乳头因严重炎症肿胀变形,面目全非。导丝慢慢探入,第四次尝试时,当墨绿色的脓性胆汁顺着导管汹涌而出,监护仪上那条岌岌可危的血压线,终于开始顽强地向上爬升。清晨六点,老人眼睛缓缓睁开,蜡黄的脸色逐渐回转,这样的生死竞速,这些年里,他经历了数百次。
在六盘水人民医院老院区时,院里只有一台DSA设备,要服务全院介入科室,做介入手术的科室都得排队。做胰胆管造影术,病人得禁食等着手术,为自己的患者不用从头天晚上就饿到第二天早上九十点甚至更晚才排上DSA设备,他做了个决定,只要那天排有手术,他凌晨5点就去做手术,抢出手术时间。连续5、6年,他坚持了这个习惯,当城市还在沉睡,套在铅衣里的手术服早已在操作过程中被汗水一次次打湿。
“当然,那是在老院区哈,现在新院区条件好了,不用这么早去‘抢’手术室了,也没必要‘没苦硬吃’。但我还是尽量7点多就开始手术,胰胆管手术的患者,很多是很痛的,能早一点手术,他们就能早一点轻松些。我还是挺心疼我的患者的。”程永鹏笑微微地说。
短线配资炒股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